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人才开发评价中心
2024年工作计划
¤
¤ ¤ ¤ ¤2024年,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强化主动担当,强化对标意识,强化制度创新,强化高效的执行能力,拿出更多创新举措,推动行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向纵深推进。
¤ ¤ ¤ ¤一、2024年工作思路
¤ ¤ ¤ ¤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聚焦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换思路,换跑道,转作风,发挥上海优势、发挥住建行业优势,努力挖掘人才工作潜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强基础、提高质量、树立品牌,以更强烈的自觉、更务实的举措、更有力的行动,确保完成2024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奋力开拓行业人才事业新局面。
¤ ¤ ¤ ¤强基础——从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制度基础、服务标准、工作机制和创新方法手段等6个方面,持续夯实中心发展基础,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动力。每个方面要形成适合中心,富有特点的具体抓手,真正能够筑牢基础。
¤ ¤ ¤ ¤提质量——从人才服务的专业标准、专业能力,以及干成事的实践能力上,提质增效,加强队伍培养锻炼,逐步建成建交行业高水平人才工作基地。
¤ ¤ ¤ ¤树品牌——树立科室业务工作小品牌,汇聚打造“才荟建交”人才工作大品牌。打响公益招聘、“阳光考试”等专项业务品牌,培育高级研修班、人才会客厅等行业人才工作特色载体。
¤ ¤ ¤ ¤二、高质量发展谋划
¤ ¤ ¤ ¤起草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要集中中心广大干部职工民智民意,结合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党建,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动能中心文化,高效率工作机制,高科技技术手段,高聚合资源渠道的建设内涵和载体,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中心高质量发展有充分体现。
¤ ¤ ¤ ¤2024年要主动贯彻落实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关于推动行业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和要求,拓展思路,依托行业人才服务平台,发挥上海住建行业优势,打造高聚合资源渠道,开拓人才服务新途径,实现人才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 ¤ ¤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 ¤ ¤ ¤中心以培育“才荟建交”工作品牌为抓手,夯实各项工作举措落实落地,更精准有效服务行业人才工作。
¤ ¤ ¤ ¤(一)主动作为,提升行业教培质量
¤ ¤ ¤ ¤1.加快信息化新技术运用,完成全年考试任务。大胆创新人才评价工作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完善线上考试模式,优化考试培训管理系统,加强过程监管和服务,优质高效推进完成全年考试任务。
¤ ¤ ¤ ¤2.全面推动人才评价服务标准制定,健全机制和流程,打造人才评价服务专业平台。完善“三类人员”考试服务标准,制定面试、线下计算机考试、纸笔考试服务标准,打造覆盖各类考试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加强评价队伍锻炼,切实提升中心人才评价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人才评价服务市场。
¤ ¤ ¤ ¤3.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加强教培环境建设。加强教培工作的服务管理,对培训机构开展信用评估,建立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服务、管理和自律融合的长效机制,建设风清气正的教培环境。树立行业教培工作“共同体”理念,着眼长远发展,共同抓规范、抓质量;推动有序竞争,互学互鉴,合作共赢。
¤ ¤ ¤ ¤(二)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树立人才服务优质品牌
¤ ¤ ¤ ¤1.丰富招聘服务手段,加大引才力度。加强资源整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内市外相结合,专场定制和综合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扎实推进年度公益招聘计划落实落地。全年计划组织开展10场左右公益招聘会。加大企业宣讲力度,强化访企拓岗力度,深化校企合作。以系列招聘活动为载体,谋划建立行业高质量就业招聘服务基地,提升行业人才就业和引才力度。
¤ ¤ ¤ ¤2.依托“HR”联盟,推进政校联盟,构建行业特色就业服务体系。吸纳行业优秀人才和专家,通过“引才大使”进校园,讲好行业故事,全面展示城市建设风采和建交行业特色。实施“大学生进总部”计划,组织高校大学生进行业各类企业总部和项目参观、学习、座谈,增进认知,助理大学生职业规划。联合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共同推进大学生实习计划,增加行业与高校粘合度,搭建大学生实习平台,提升行业人才储备力度。
¤ ¤ ¤ ¤(三)优化工作机制,提升职称评审质量
¤ ¤ ¤ ¤1.突出重点,健全评审方式和管理机制。逐步推进工程系列中级职称量化指标评审方法的研究、完善和推广,在全市工程系列中评委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中评委和学科组管理办法,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加强学科组工作交流互鉴,更充分发挥学科组作用,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提高评审工作整体质量。
¤ ¤ ¤ ¤2.加强平台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利用开展职称评审的契机,大力服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充分挖掘数字化转型的潜力,加强知识更新信息系统建设,为面向行业各类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聚焦行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梳理各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加快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更新。要制定继续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专项规划,推进提高继续教育质量落实落地。
¤ ¤ ¤ ¤(四)加强创新探索,培育行业特色人才工作品牌
¤ ¤ ¤ ¤1.提升“才荟建交”人才工作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围绕引才、育才、识才、选才、敬才,在行业内外做实做强做响“才荟建交”人才工作品牌。建设“才荟建交”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制作“才荟建交”人才纪录片,开辟“东方英才说”短视频栏目等等,更好发挥“才荟建交”人才工作品牌对行业人才工作的引领作用。
¤ ¤ ¤ ¤2.打造行业人才会客厅。结合业务工作开展,汇集资源,筹划举办“思享汇”、“职称讲座”、城市治理青年人才创新论坛、HR筑才分享会、“阳光考试”论坛、互学互鉴分享会、“档案数字化讲座”、公益招聘校企合作沙龙等。做到“月月有活动”,各类人才盈门,交流分享,思想碰撞,形成行业人才集聚地,交流热度区。
¤ ¤ ¤ ¤3.做强高级研修班。落实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干部人事处有关知识更新工程新要求,以打造建交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为目标,围绕城市化更新、绿色建筑等热点主题,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涵,扩大合作高校范围,提高研修质量,打造更有深度的高级研修班。增强办班服务能力,提升高研班吸引力和影响力。
¤ ¤ ¤ ¤4.持续提高行业人才工作三本报告质量。要持续用力,找准发力点,不断提高行业高层次人才报告、人才市场报告和薪酬报告的质量。要争取行业支持,逐步打通数据来源堵点,为人才报告奠定先行基础。同时要加强与研究机构合作,提高报告系统分析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报告真正成为行业人才工作决策的有效依据。
¤ ¤ ¤ ¤(五)做好服务保障,助力行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 ¤ ¤ ¤1.承办好2024年住建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要早谋划早启动,竞赛项目要进一步聚焦城市安全、城市韧性、智能建造等行业发展急需的新职业新工种,要在赛事动员、赛事组织、赛事宣传、资金筹措等方面再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办赛质量,扩大赛事影响。
¤ ¤ ¤ ¤2.协助推进行业人才重点项目。协助高质量开展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城市治理青年创新大赛等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推荐和培养工作。落实好行业人才大会等行业人才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重大项目保障机制,加强人员配备和能力提升,做行业人才工作的能手和专家,更好体现中心作为高水平人才工作基地专业性和战斗力。
¤ ¤ ¤ ¤(六)推进数字化转型,开辟人才服务新赛道
¤ ¤ ¤ ¤真抓实干,大力推进中心数字化转型规划落实落地。
¤ ¤ ¤ ¤1.建成建设交通行业人才数据库。依托建设交通高层次人才库,拓展数据源,制定数据标准及标签,内部整合、外部集成,获取更全面、准确、可靠的人才数据,增加数据的多样性和数量。进一步加强库内数据可视化及分析功能,多元化分析提取数据,为中心业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 ¤ ¤通过建交行业人才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制定多维度、统一标准的人才选拔系统流程,提升数字化人才选拔能力,更好服务人才开发工作。开展培训机构评估系统建设,形成申报、评审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提高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质量。建设行业技能人才信息库,将行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纳入库中,提高行业技能人才供需动态监测能力,为行业技能人才规划和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 ¤ ¤ ¤2.开展“人才数字底座”建设。通过求职招聘、职称评审、数据采集等业务系统融合或接口联通,开展数字底座建设。加强行业人才分析研究,做实人才工作“闭环管理”,加快谋划人才地图、人才精准画像等场景,为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 ¤ ¤ ¤3.加快信息化新技术应用。聚焦考核评价、人才招聘、职称评审等业务工作需求,不断完善数据平台建设。用数字化实现服务赋能、管理赋能,提高人才工作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加大信息监测力度,建立紧急信息响应机制。定期对各类设备开展巡检,及时识别潜在安全隐患,确保硬件、软件安全、稳定运行。¤ ¤ ¤ ¤ ¤ ¤
¤ ¤ ¤ ¤每年的工作就是一级阶梯,希望全体职工和衷共济,知责在心、担责在肩、履责在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坚实走好每一级阶梯,不断成长攀登。